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画虎不成是一则汉语成语,原意是本来画的是老虎,结果却画得像狗,比喻人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其中记载了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写给其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一封信。在信中,马援告诫他们不要效仿‌杜季良,因为如果学不成反而会沦为轻浮之人,就像画虎不成反类狗一样。‌这个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使用,含有贬义。它的近义词包括弄巧成拙、不伦不类、一事无成等,而典故中的“刻鹄不成尚类鹜者”则是指学龙伯高不成,至少还能成为谨敕之士,而“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则强调了不切实际追求高目标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此外,还有解释认为“画虎不成反类犬”中的“犬”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大狗,而“狗”指的是小狗,这种用法上的混淆也反映了汉语演变的复杂性。不过,无论具体指大狗还是小狗,这个成语都强调了不切实际的目标追求可能带来的反效果,即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成为笑柄。‌

画虎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