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坐缸

坐缸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坐缸的起源:坐缸是一个‌佛教集合名词,即“‌坐化”与“‌缸葬”的合称。所谓“坐化”,是指一个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够于临终之时,端然坐直而至命终,故又称“坐亡”或“坐逝”。而“缸葬”又称“瓮棺葬”,是指将尸体放入一种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这种丧葬习俗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佛教僧俗将“坐化”与“缸葬”结合起来,最早出现于‌明代。‌坐缸的过程*:坐缸的主要过程包括坐缸、封缸、开缸。如果几年后开缸,缸内的僧人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但坐缸并不是用来判断一个僧人修行的成就,能否肉身不腐还是要看因缘。‌坐缸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坐缸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一种对修行成就的认可。通过坐缸的方式,可以保持僧人的肉身不腐,进而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供后人瞻仰。然而,佛教讲求从自身出发去思考问题,僧侣圆寂后能否为后人留下舍利、后人又是否有机会得见舍利,这都要看因缘。

坐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