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端午节的历史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大家都会包‌粽子,敲锣打鼓地划船,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此外,也有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的说法,以及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说法。‌端午节与文化传统习俗关系*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更是一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等,这些习俗都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备受重视。2006年5月,端午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