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口 焉得虎子的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复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这个成语的原义是不敢进入虎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后来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它也用来比喻不进行认真的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相,或者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功。这个成语一般独立成句,有时也作谓语、定语,用来强调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和尝试,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成功。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与东汉时期的名将班超有关。班超在出使西域时,面对困难和危险,提出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策略,即只有冒险行动,才能获得成功。这一故事不仅展示了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实践和冒险对于获取成功的重要性。在用法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以作为主语、分句使用,强调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亲临其境”,反义词则是“胆小如鼠”。总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通过其历史故事和现代应用,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成功往往需要冒险和努力,只有通过实践和挑战,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