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侗族大歌,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音律结构、演唱技艺和演唱方式,展现了侗族文化的魅力。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还多次代表中国原生态文化到世界各地演出,包括巴黎、维也纳、东京、纽约等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包括《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松鼠歌》等。其演唱内容多涉及自然、劳动、爱情及人间友谊,体现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侗族大歌的演唱方式独特,通常由3人以上的歌班进行,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吴玉莲、吴永英和钟声丽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玉莲在1986年应邀前往法国参加巴黎金秋艺术节,将侗族大歌带到了世界舞台。吴永英在1994年将侗族大歌带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钟声丽则在2010年将侗族大歌带到了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进一步推广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侗族大歌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确认了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