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员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员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员外在古代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地主豪绅。 ‌在官员身份中*:最早在三国魏末时期,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一职,晋初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期,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是定员之外添加的殿中将军和司马督。‌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取士,但每次录取人数有限,除了科举之外,还可以推举为官。被推选但暂时无法正式编制内的政府官员,就被称为“员外官”。‌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在商业身份中*:古代商业社会中,富商和企业家往往享有崇高的地位和特权,他们被尊称为“员外”,显示了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总结*:员外在古代经历了从官职到民间尊称的转变,从最初的正员以外的官员,到明清时期成为民间对地主豪绅的尊称。

员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