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一句汉语俗语,出自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这句话的本意是,如果一棵树木高于整个森林,那么大风来的时候必将摧毁它。它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历史事件: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谚语,而且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价值观。它强调了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可能会受到的嫉妒和非议,这在古代社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句:该句的下文是“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意思是堆积物高于堤岸,水流来的时候必先冲走它;行为高于他人,众人必定非议。辩论稿:在辩论中使用这句话可以强调才能出众的人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以及如何在面对嫉妒和非议时保持自我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例子:金庸的《鹿鼎记》中使用了这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辫亮于人,择而剪之。” 这表明即使在文学作品中,这句话也被用来描述才能出众的人物所面临的困境。辩论赛问题:在辩论赛中,可以使用这句话作为引子来提出问题,例如讨论才能出众的人是否应该保持低调以避免非议,或者讨论如何在面对嫉妒和非议时保持自我和坚持原则。总之,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谚语,而且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价值观,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和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