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的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沆瀣一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àng xiè yī qì”,原意是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是一个贬义词。这个成语出自宋朝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其中“沆瀣”指的是夜间的水汽或露水。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历史故事,最初是一句玩笑话,后来因为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误解,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含义。在句中,“沆瀣一气”一般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形容那些为了私利而结党营私、相互勾结的人。例如,在描述日本入侵者和伪军时,可以用“沆瀣一气”来形容他们镇压抗日英雄的行为。此外,与“沆瀣一气”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狼狈为奸”、“蛇鼠一窝”等,而其反义词则包括“一盘散沙”、“貌合神离”等。值得注意的是,“沆瀣一气”中的“沆瀣”并非指某种动物,而是指夜间的水汽或露水,用以比喻那些思想、行为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