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三缄其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ān jiān qí kǒu,字面意思是“在其嘴上贴了三道封条”,用来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敬慎》,其中记载了‌孔子在周朝太庙参观时,看到一座金人像,其口被三缄其口,背后刻有“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的铭文,以此来警示人们说话要谨慎,避免多言多失。‌三缄其口不仅表示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或不敢开口的情况。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在特定情况下,人们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意见或透露信息。例如,在需要保密或避免引起麻烦的场合,人们可能会选择三缄其口。‌近义词包括默不作声、守口如瓶、缄口不语等,用于描述沉默寡言或保密的态度。反义词则包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等,形容说话连续不断或非常健谈。‌总之,三缄其口是一个富含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既反映了古人对言语谨慎的重视,也体现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交流方式的微妙变化。

三缄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