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典故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朝修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嘉峪关,是历代长城中修建时间最长、工程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不仅是一道防御工事,而是一个由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依据长城形成了长城文化。长城的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等相关设施等,总计4.3万余处(座/段)。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修筑对确保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例如,汉武帝修筑长城驱逐匈奴,维护了西汉帝国的安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明长城的修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对明朝防御掠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边远地区、保护中国与西北域外的交通联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城的军事实用功能逐渐消退,文化精神作用和美学魅力日益明显,成为华夏的名片和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它不仅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