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粪相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易粪相食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用来形容食品安全问题。它指的是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清楚自己制作的食品是劣质的,因此从来不吃,长此以往,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劣质食品。这个词语出自吴恒的《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报告,受《左传》中的词语“易子相食”(意为灾荒年间,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互相交换子女来吃)的启发而来。此外,还有一则寓言讲述了两名经济学家为了创造GDP而不择手段,最终发现两人什么都没得到却创造了200万的GDP,以此来讽刺市场经济中为了创造所谓的GDP可以不择手段的荒唐逻辑。这个词语用来讽刺食品安全问题,揭示了在食品产业链上,总有一种制作者表示“我自己不吃”的食品,在等着你和你的家人,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毒链条”。此外,这个词语也被用来描述一种社会现象,即“社会互害”,其中典型特征包括“易粪相食”、破坏性发展和交互相害,本质上是过度利己主义的短视。这种现象导致人人自危、相互过度防卫,不仅使每个人成为受害者,也使其成为潜在的侵害人。对社会而言,这将解构并摧毁社会信任体系,可能导致社会失序。社会互害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个人私利所导致的极端利己主义紧密相关,而法律的功能缺失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综上所述,易粪相食不仅是一个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形象描述,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即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持道德和法律的平衡,避免形成互害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