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大尾摇

大尾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尾摇是一种中药材,来源于紫草科植物大尾摇的全草或根。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大尾摇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等症状。其性味甘苦寒,具有广泛的医疗用途。在福建,当地人使用大尾摇的鲜叶捣烂绞汁含漱来治疗口腔糜烂,每日4-6次,症状可以得到好转。此外,大尾摇还被用于煲汤,特别是在两广和福建地区,常用其根来煲汤喝。‌大尾摇的别名包括象鼻癀、狗尾虫、鱿鱼草等,显示出其在不同地区的俗称差异。其药用部分为全草或根,采集时间通常在夏秋季节,可以鲜用或晒干后使用。大尾摇的性味功能为性平、味苦,具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肺炎、肺脓肿、脓胸、腹泻、痢疾、睾丸炎、白喉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时常用剂量为鲜草一至二两,内服可煎汤或绞汁蜜调服,外用则适量煎水洗或捣汁含漱。‌大尾摇的形态特征包括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5-60厘米,具有较短的分枝和被开展的粗毛。叶片卵形至卵状矩圆形,对生或互生,夏秋季开花,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较密,全部生于总轴一侧。小坚果卵形。‌综上所述,大尾摇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医疗用途使其在中国南方地区被广泛使用。

大尾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