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火耗

火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火耗,又称耗羡,起源于明朝‌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指的是在征收税款时,由于银子在熔炼重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需要额外征收的部分。这个过程在‌清朝被称为“火耗”,因为涉及到银子的熔炼重铸,所以有“火耗”之名。火耗原本是为了弥补银两在熔炼过程中的损耗,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员往往以此为名,额外加征税款,导致百姓负担加重,同时也成为官员的一种“灰色收入”。‌雍正时期,雍正帝为了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负担、打击贪污,推行了“‌火耗归公”政策。这一政策要求地方官员将之前以火耗名义额外征收的钱款上缴国库,同时,雍正帝还从收取的火耗钱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给各级官员,旨在减少官员的贪污行为,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薪水。这一政策不仅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尽管如此,州县在额征火耗之外,仍会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此外,火耗归公与‌摊丁入亩是清朝雍正时期的两项重要改革。摊丁入亩是指将丁税摊入田亩中征收,简化了税收制度;而火耗归公则是对税收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减少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关于回收黄金火耗的计算方法,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资料,无法提供详细信息。不过,从历史文献中可以推测,火耗的计算可能与银两熔炼重铸过程中的实际损耗有关。‌总的来说,火耗归公是清朝雍正时期的一项重要改革,通过规范化火耗的征收和使用,旨在减少贪污、提高税收透明度,对改善当时的财政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