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公羊学是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叫《公羊春秋》,相传为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所著,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汉初才写成书。汉代的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唐代徐彦为之疏,其《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著于竹帛”。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盛行于汉武帝、宣帝之间。但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研究。清代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力主复兴今文学,以《公羊传》“微言大义”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公羊学派的分析更为深刻和透彻,远胜于谷梁学。其形成了一个推崇孔子为政治家、视《春秋经》为一部政治书的学派,与西汉末才流传、推崇孔子为史学家、视《春秋经》为一部历史书的《左传》学派形成明显迥异的风格。《公羊传》使用问答体,凸显了阐释《春秋经》“微言大义”的独特品格。它奠定了公羊学说这套命题和话语体系的基础,堪称早期中国阐释学领域的成功展现。后代学者即可依据这些基本命题,包括“大一统”“三世异辞”“夷夏可变论”“拨乱反正,以俟后圣”等,根据本人的体会而一再加以阐释。公羊学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兴盛、成熟、衰落、复兴和嬗变六个历史阶段,揭示了公羊学在不同阶段的境遇、理论内涵与特点。清代公羊学的研究表明,《春秋公羊传》在儒家经典中独树一帜,至清代中叶以后,以公羊学为中坚的今文经学复兴,对晚清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