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并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清政府使用海军军费等款项进行了重建,并在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颐和园的设计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构建了一座大型山水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的建造和历史沿革充满了曲折。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消夏游乐地。此后,颐和园又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包括1900年八国联军的破坏和随后的修复工作。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颐和园的占地面积约为3.00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全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三千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园内的主要景点包括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是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的杰作,也是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的作品之一。颐和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每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