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事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陈景润,1933年出生于福建省的一个不起眼的山村,家中贫苦,父亲是一位邮递员,收入微薄。尽管家境贫寒,陈景润却在数学的天地里找到了自己的乐园。他的数学之路始于兄长的旧教材,每当放学之后,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拿起那本书,翻阅其中的公式和定理,对着黄昏的余晖自学至深夜。陈景润不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还经常到田间实际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秧苗的生长率,然后与现实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他的理论。在母亲的鼓励下,陈景润克服了种种困难,进入了当地的学堂,他的数学才能很快在学堂中显露出来,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对数学有着天生的感觉。1950年,陈景润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全班只有四个学生。他酷爱读书,尤其爱读数学书,进入大学后,他像高尔基所描绘的“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进入痴迷状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他读书有一套自己制定的“高标准”,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根据学习的课程完成一批习题,少则几十道,多则上百道。他完全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任厦门大学资料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陈景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巨大轰动,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陈景润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奋斗和牺牲。他在逆境中潜心学习,忘我钻研,取得了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多项重大成果。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为了更深入了解陈景润的生平和成就,不妨观看以下视频资料: